原文链接:http://finance.people.com.cn/GB/67603/17410110.html
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,“口才是社交的需要,是事业的需要,一个不会说话的人,无疑是一个失败者。”当代中国13亿人,当众说话就词不达意或脸红脖子粗的,还真不在少数。
您或您周边的人中,肯定有这样的经历:不敢当众讲话,一当众讲话就脸红、心跳加速,乃至于大脑掉电,一片空白,甚至语无伦次,前后不搭。是的,其实不光是我们中国人有这样的毛病,美国人也有。统计表明,美国人第一怕死,第二怕当众讲话!
在当今社会,许多人已经开始重视到当众讲话的重要性。一次重要场合的讲话失误,很有可能给你带来数以万计的损失,可能是一场升职加薪的述评,可能是事关要职的就职演说,可能是一场重要的客户谈判……毫无疑问,学会当众说话,是当代社会成功人士的一项必备技能。然而,现实当中仍然有不少人为此感到困惑。为帮助大家对当众讲话有更多了解,笔者走访了中国第一家当众讲话培训机构——“大钊训练”。
中国当众讲话第一人黄大钊:中国人的误区——用眼睛练讲话
时任“大钊训练”培训机构校长的黄大钊先生,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对当众讲话培训课程的探索,也被媒体称为“中国当众讲话第一人”。2000年,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中国人越来越需要与时俱进,向全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的独立人格与谈吐魅力。正值此时,黄大钊,中科院心理学硕士,中国第一批投身于讲话培训的教育先行者,面对13亿中国人发出了呐喊,“中国人必须学会当众讲话!”。
在做客崔永元《小崔说事》节目中,黄大钊校长揭了自己的底。原来,黄大钊小时候,是一个极为害怕和人说话的孩子,甚至面对恩人都要装作不认识。后来,他意识到当众讲话是人生的一项核心技能,便通过钻研,终于取得了突破,构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,令中国人学会当众讲话由可能变成了100%成功。
笔者向黄大钊校长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,“为什么我天天看书,有不少知识,还是不敢当众讲话或讲得也不好呢?”黄大钊校长妙语回答,“这正是中国人当众讲话学习的误区——用眼睛练讲话。”
原来,黄大钊校长认为,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范畴,知识是可以学习的,而技能是非要通过训练才能出来的。比如学习游泳,你知道再多理论知识,不下水去真正游起来,是学不会游泳的。所以当众讲话是一项能力而不是知识,因此,这也不难解释,为什么大钊训练中的学员,从高中的到博士生都有。“当众讲话的能力绝对是练出来的”,黄大钊先生如是说。
大钊训练创始人曹瑞芳:当众讲话是人的“核基能”
曹瑞芳,中国素质教育开创者,人生成长导师,“大钊训练”联合创始人与首席培训师。
2000年,曹瑞芳打破了金饭碗,毅然辞去在政府部门担任的处长职务,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当众讲话培训机构——大钊培训学校,成立“大钊训练”品牌,引发了新华社、CCTV等众多媒体关注。
在曹瑞芳眼里,我们无法选择时代、我们无法选择环境,能够改变的,唯有自己的心态和能力。在机遇和挑战面前,我们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,才能获得成功。而当众讲话,更是“核心基础能力”,这有两层含义,一,当众讲话是人生起航的基础;二,当众讲话具有引发人生潜能的能力,犹如原子核裂变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掌握好了当众讲话的能力,许多人不仅获得了自信,更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潜能,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进一步。
谈起大钊的愿景,曹瑞芳老师坦言,“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成功,这样整个国家才能更成功,我们的每个人,都应该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!绽放人生价值!”
人际互动专家李金伯:人生就是许多场互动
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和他人互动的过程”,师承“中国当众讲话第一人”黄大钊老师的李金伯,对当众讲话显然有着他独到的思考,在他看来,人生不过一场互动,人际关系也是一场互动,而人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不同互动所组成的。
师者,匠心。在互动活动最多的大钊俱乐部环节,李金伯老师事无巨细的策划着从前台到幕后的一个个细节,并亲自担任大钊俱乐部主持。其教学风格融激情与机智一身,风趣与智慧一体,成为年轻学友们崇拜的偶像。
“现在人际关系很复杂,维护成本很高,该怎样处理?”李金伯老师的忠告是,“我们往往都注重长时间的人际互动,如参加一场聚会啊,或奔赴一个饭局啊,但往往却忽视掉了短期的互动机会。这是十分可惜的,短期的互动包括打个短暂电话啊,发个电子邮件啊、偶然小聚一下啊,恰恰相反,这些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和要点。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,就是说的是轻度互动,恰恰是君子之行。因此,我们不要轻视和人的每一个互动机会,特别是短期互动和轻度互动机会。”
而李金伯老师也认为,眼下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。当众讲话也好、人际互动也好,细节的确很重要,但细节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?平时的努力和积累。所以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,训练自己的细节表现力。